能源基金会: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
能源基金会会同清华大学共同撰写的《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(2022)》(下称《报告》)正式发布,《报告》围绕散煤使用现状、“十三五”治理成效、农村散煤的技术路径及应用方案、政策建议等进行了系统地分析。
在我国每年使用的燃煤中,散煤占比约15%,其中民用散煤约1.5-1.7亿吨,主要在华北、汾渭平原和东北地区。尽管民用散煤仅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.9%,但其会产生包括PM2.5在内的多种污染物,也是造成雾霾、秋冬季大气环境污染等的重要原因。
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,生态环境部调研亦发现,截至2021年,我国已完成2700万多户的散煤治理,替代散煤6000多万吨,并取得显著成效: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实现PM2.5浓度分别下降41%、32%,重污染天气分别减少66%、58%,这其中散煤治理的贡献约占三分之一。
由此可以判定,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“双碳”、“十四五”等重要战略目标之下,散煤治理不仅势在必行,且迫切性突出。顶层设计文件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明确要求: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,合理划定禁止散烧区域,多措并举、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,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。
“散煤治理可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、消除农村能源贫困,使用清洁高效能源,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”,能源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在《报告》发布会上表示。与此同时,《报告》也强调,散煤治理除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外,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,可有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,缩短城乡差距。
具体表现在,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约为9亿吨标煤、屋顶光伏潜力约为8.9亿吨标煤,借此开展清洁能源替代,可有效建立起可持续、可承受及碳中和的农用能源体系。甚至理想状态下,如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充分挖掘,在2030年就能够实现散煤全部替代,到2060年之后,农村地区除满足自身需求外,还可向城市输出约1.2万亿千瓦时的电力,并获得对应的收益。
另外,《报告》就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,包括建筑节能改造、光储直柔系统、生物质能源多途径清洁利用、太阳能光热利用、高效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等等。如山东商河空气源热泵示范项目,通过结合建筑节能与清洁热源改造,以及大数据平台等,走出了一条“清洁供、节约用、能承受、可持续”的农村清洁取暖创新道路。
针对下一阶段农村散煤治理工作,《报告》强调应将“因地制宜”放在重要位置,以减污、降碳、节能、舒适、经济五位一体为原则,构建起政府统筹协调的综合管理体系,并引入社会资本力量,共同促进农村现代化能源建设。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成像增强技术让脑部炎症首次可视化
2022-06-01 12:00 - 俄媒:阿布拉莫维奇方面否认在葡财产被查封
2022-05-15 19:21 -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胡立国已在任8年多 资历很深一直没变化
2022-06-26 02:18 - 联通系统频出错 总在“致歉”用户不“收货”
2022-05-18 07:27 - 鼓励生育 应构建精准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
2022-08-26 00:05 - 80后“中国芯”研发者出自少年班
2022-05-16 12:00
推荐阅读